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城区,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招收本科学生,面向国内外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2.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
学校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78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经、管、法、文、理、工、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通过国家专业认证专业4个;省级重点(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39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个、省级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项目4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7个。
学校现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6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学校拥有全国唯一的新兴交叉学科“侨乡文化与遗产”;广东省唯一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唯一的纺织工程本科专业;“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建设学科,也是广东省唯一的轨道交通方面优势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5%;拥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25人;7人次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学校拥有广东省医学大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广东省水质在线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等市厅级科研平台63个。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建设,设立太平洋岛国研究院、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双碳研究院、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成立“中德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江门)”“中德新材料创新中心”“纺织新材料粤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国(境)外共建创新平台。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发挥毗邻港澳优势,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美、日、澳等国家或地区20多所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与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联盟。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突破点,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建成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活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应用型大学。
我校2025届共有毕业生556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54人,本科生5106人,热忱欢迎各用人单位选用我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