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2005年4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12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被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5月荣获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最高奖项——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6年11月成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至2019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2019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30强”。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广州市番禺区,建于滴水岩森林公园旁,处在东新高速沙湾出口旁,距广州南站约15分钟车程,毗邻国家4A景点——沙湾古镇、宝墨园、5A景区——长鹿农庄。学校是一个山水生态校园,拥有大小湖泊5个,山水面积占总占地面积的65%。校园内湖光山色,景色旖旎,花木繁茂,四季苍翠,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2012年获评“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被誉为国内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是一个立志、修身、读书的佳境。
学校占地2067亩,校舍建筑面积32.8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2.6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4.56亿元。图书馆面积2.84万平方米,馆内阅览座位3818个,馆藏纸质图书138万余册、纸质期刊近465种;数字资源量约3.3万余GB,其中电子图书59万余册、电子学术期刊36万余册,建有52个校内实训基地和325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284人,生源地分布于全国14个省(区)。
学校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设有财经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珠宝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旅游商务学院、国际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智慧汽车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等14个学院(部),开设52个紧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目前,学校拥有艺术设计、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等2个在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8个省级在建高水平专业群;拥有国家骨干专业10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6个、全国职业院校国家级示范专业点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9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16个、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特殊教育精品课程1门;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校内实训基地3个、国家职教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校内实训基地1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
学校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建有珠宝首饰材料工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广东省珠宝首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慧职业教育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皮革智能产品3D打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职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广东省绿色建造和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化艺术设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广东高校珠宝首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智能建造与检测技术开发中心等工程中心。学校是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技术转移转化示范机构(中心)和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专利授权总数2400余项,学校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专利贡献奖(单位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一批高层级的科研项目,公开发表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教研论文。
学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教师,拥有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优异,由“名师+名匠”引领,适应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足以支撑学校提升区域贡献度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54人,正高职称74人,副高职称187人,博士120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含“万人计划”教学名师)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含教学创新团队)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世界技能竞赛教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19人及省劳动模范、省级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省名师工作室、省级领军人才、省优秀青年教师等名师专家100余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1个。
学校坚持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强化质量意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改革,2001年以来,共有82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省、市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广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3项。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是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国玩具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学校,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长)培训中心、广州市中职教师发展中心、中芬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校作为广州市职业教育龙头院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各种面向中职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以及有关组织的培训工作,年均培训量达到2.8万人次。校内可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证书、国际证书等60多个证书项目的鉴定考核。其中2022年可开考的“1+X”证书达到50项,实际开考50项。
学校着眼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近年来,学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联合培养项目10个,招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300多名、学历国际学生60名。建设“走出去”发展平台,组建特色海外分院2个、海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心)3个,面向巴基斯坦、老挝、巴西等国开展海外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达1074人次。实施“留学番职”拓展计划,被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境)外合作院校采用专业教学标准7个、课程标准16门。建立教师国(境)外研修访学基地5个,我校教师队伍在国际教学与学术交流能力上得到提升,其中,吴隽教授作为唯一获奖的中国教师荣获2022 WFCP卓越教育工作者银奖。运营管理学生海外研习基地4个,接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来校研习师生5732人日,该海外研习基地项目入选全国首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联合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汉语师资培训暨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研讨会,累计培训国际汉语师资131人次,有效深化中国-东盟教育领域合作,促进东西协作发展。截止目前,学校与20多个国家及地区签署了48份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累计接待国境外教育领域来宾5395人日。近年来学校先后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贡献奖、第五届中国(青岛)世界职业技术大会优秀案例等荣誉,国际美誉度与影响力日益增强。
学校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毕业生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80%以上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2010年,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01届毕业生黄德智喜获“全国劳动模范”崇高荣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隆重表彰。2018年,学校涉外文秘专业2002届毕业生王俊文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8%。
番禺籍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全国政协委员陈瑞球,以及何添、何善衡等港澳同胞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学校的建设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有力的资助,捐资兴建了霍英东学术交流中心、何厚铧大楼等一批教学、实训用房和学生宿舍,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功崇惟志,天道酬勤。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坚持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致力于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024年,建成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学校成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范例。2035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职学校。若干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出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成果;引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功能突出;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典范,为形成高职教育的“中国模式”做出突出贡献。